一、任務來源
2019年10月4日凌晨,某市路段一處山體發生崩塌,塌方造成該處路段交通堵塞,嚴重影響了過往車輛的通行安全與附近居民的出行安全,并隨著后期降雨量的不斷增大,該處山體崩塌有可能發生二次崩塌,擴大危害范圍,直接危及到優景美郡小區建筑物的安全和入住人員的生命安全。
二、目的與任務
受當地國土資源局、交通運輸局緊急邀請,2019年10月5日、6日,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調用無人機,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現場進行了調查和航拍,編制了崩塌破壞范圍正射影像圖和大比例尺地形圖,估算了崩塌體土石方量,并綜合現場巡查和無人機航拍情況,對此處災害點提出應急處置建議。
三、地質災害點位置及發育特征
該處崩塌地質災害點位于某市城區太古路段南側,所屬地貌單元為侵蝕中山區,微地貌屬陡坡,崩塌物沿坡面至坡底堆積,最大塊石1 m3~2 m3。塌方造成太古路約30m的路面被埋,交通中斷。公路南側第一斜坡高約20 m,斜坡寬約100 m,坡度約75°,坡向北。坡體巖性上部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黃土,下部為二疊系下石盒子組砂巖與砂質泥巖互層,地層傾向約310°,傾角30°,強風化,發育有多組節理,該斜坡為切向坡。
該處地質災害發生原因主要為風化嚴重,原始坡體穩定性差;直接誘因為近期降雨浸潤。通過現場調查與無人機航拍發現,目前斜坡上部仍有危石存在,偶有掉塊現象,不穩定。
照片1 崩塌地質災害現狀(鏡像西)
照片2 崩塌地質災害現狀(鏡像南)
四、無人機航攝系統監測技術路徑和方法
(一)監測技術路徑
(二)監測方法
本項目采用了進口拓普康免像控無人機,內置高精度快速差分GPS定位系統,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能夠通過先進的定位系統快速獲取精確曝光點坐標,精度可達到毫米級,保證了POS點數據的準確性,實現了航飛作業中的免像控作業。實際作業中,只需實測1個基站點即可進行航攝。
航空攝影采用先進的拓普康天狼星SIRIUS PRO無人機,是一款內置RTK的高精度航空測圖系統。其搭載的相機為松下GX1,焦距18.5mm,地面分辨率為0.10m,像素大小為4.76μm,可以滿足本項目低空攝影影像的要求。
本項目航空攝影工作情況見表1
山體崩塌航攝影像見圖2
圖2航攝影像圖
(三)航空攝影數據成果
利用正射影像疊加數字高程模型,在三維立體模型顯示界面中量測土石方量。具體方法為:首先確定基準面(即道路地平面),采用道路地平面作為基準面,將崩塌體沿表面構筑面狀實體,量測崩塌體體積。
同時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快速生成測區等高線圖,實時顯示地表高程,作為處置方案設計用圖。見圖3快速等高線圖.
圖3快速等高線圖
五、無人機航攝系統在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發揮的作用
(一)在最短時間內測繪現場災害現狀,為救援人員提供直觀、詳細的災害影像指揮圖。
(二)利用測繪成果計算災害土石方量,估算損失及破壞量,為應急救援勘察提供可靠數據。該處崩塌地質災害點破壞方量估算為2000 m3,崩塌物沿坡面至坡底堆積,最大塊石1 m3~2 m3。塌方造成太古路約30m的路面被埋,交通中斷,未造成人員傷亡。公路南側第一斜坡高約20 m,斜坡寬約100 m,坡度約75°,坡向北。坡體巖性上部為第四系上更新統黃土,下部為二疊系下石盒子組砂巖與砂質泥巖互層,地層傾向約310°,傾角30°,強風化,發育有多組節理,該斜坡為切向坡。
(三)采用影像實時回傳技術輔助救援人員對人無法到達的地理位置進行地質災害及地質條件類型判斷。
(四)對次生災害地貌進行近景勘察,判斷可能引發二次災害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處置建議。
1.受災公路崩塌段前后100米全線封閉,嚴禁車輛和行人通過,設立警示標志,兩端留設值守人員。
2.機械作業清除崩塌堆積物應待降雨停止1-2天后確保對坡面堆積體基本穩定后方可進行作業,作業機械需選取長臂式機械,確保作業過程中的人員機械安全。
3.通過機械作業方式將坡面崩塌碎石至上而下,由兩側向中間進行清理,同時將坡面危巖與欠穩定巖石清除,避免引起二次崩塌。施工作業至少同時安排兩名觀察員在警戒區外圍觀察坡面情況,如有滾石跡象應立即通知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并撤離至安全區外。
4.考慮到該斜坡地質災害隱患未徹底消除,待路面堆積物清理完畢后應在靠近崩塌危險段留設半幅路面寬度用沙袋等砌1.5-2m圍擋作為緩沖區,過往車輛盡量避讓通行,同時主管單位應立即開展該處地質災害治理相關工作。